首页

国产女女棉袜调教

时间:2025-05-26 12:04:30 作者:甘肃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、副主任车洪被开除党籍 浏览量:15972

  中新网长白山3月30日电 (高龙安)3384部红外相机遍布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内,时刻等待野生动物的“光临”。

  视频里,一只紫貂悄然闯入画面,面对镜头好奇地打量。

  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宣教科负责人张荣杰说,类似的视频资料还有很多,夜间觅食的赤狐、蹭树止痒的黑熊、结队出行的野猪,以及猞猁、貉、狗獾……

  近日,长白山地质公园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。

2019年4月3日,吉林长白山被白雪覆盖。(资料图)卓永生 摄

  关于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新闻公报中这样描述:长白山是数百万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复合型火山之一,完整记录了火山形成的全过程,为研究火山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。长白山顶的天池是东北亚海拔最高、规模最大的火山口湖,景色美不胜收。

  据了解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不仅保护地质遗产,也强调地质遗产与自然遗产、文化遗产之间的相互关联。

  长白山野生动物种类繁多,目前已知的有1200余种,它们已在这里栖息繁衍了千百年。

  张荣杰表示,野生动物种群需要保持稳定,并不是越多越好,保持生态平衡才是最佳的状态,因此收集和记录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是一项重要工作。同时,他们通过卫星遥感、无人机、瞭望台和地面人员巡视等,实现长白山野生动植物保护、森林火险预警、森林病虫害防控等。

3月29日,游客在长白山地质公园博物馆拍摄植物标本墙。 高龙安 摄

  长白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内,一件巨大的黄花落叶松年轮标本引起参观者的注意,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贾翔抚摸着密密的年轮说,这株树木生长于1758年,在长白山活了200多年。

  贾翔于2016年来到长白山从事植物研究工作,对当地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情感。长白山藏有许多珍稀植物,这些年,他多次参与野生植物普查,整理出丰富的研究资料。

  博物馆内陈列众多,贾翔看向一件对开蕨标本回忆,7年前研究团队为寻找这种植物走遍长白山,仅发现38处,如今已有万余株;他又指向长白松实物图,这是长白山特有树种,地理分布极为狭窄,已发现的每一株都有记录……在他眼中,这些植物十分珍贵,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它们、了解它们、保护它们。

  三月底的长白山仍覆盖着白雪,土壤里常会发现满是小孔的浮岩,这是一种火山碎屑物。

  长白山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遗留下了丰富的火山地质遗迹,包括熔岩台地、破火山口、火山碎屑流峡谷等,这些独特景观和地质遗迹给世人带来无数发现和震撼。

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潘波表示,长白山在全球科学界受到关注,它的火山景观与地质现象齐全,全球各类火山地貌中的80%以上都可以在长白山地区找到。这里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后,将促进对长白山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对长白山火山的进一步研究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30万年前华龙洞遗址创多项古人类学之最 未来发掘研究潜力巨大

“民法典作出的相关规定,宣示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,意味着合法经营的游戏账号、短视频平台账号等网络虚拟财产,受到法律保护。”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网络与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韬说。

漫评: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春天

电影中所提及的朝歌是商代晚期都城,也是西周至春秋前期时的卫国国都,见证两朝400多年兴衰。近日,记者走进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遗址公园等地探访,邀请曾出版《商周之际:朝歌的时代》《淇水三千年》《解读朝歌》等文史专著的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燕昭安,详解“朝歌”读音及由来。(记者 李超庆)

重庆工业母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举办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

上海大学与冈山大学的合作已步入第五个年头。自2019年以来,两校合作日益密切,成功举办了多届中日医学交流日活动,并于2023年签署了合作备忘录。上海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斌表示:“展望未来,我们期待与冈山大学等日本高水平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,拓展合作领域,共同开发创新性研究项目,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,促进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。”

具有利率较低、期限较长等优势 首个研究生商业性助学贷款产品落地

五缘湾不仅保留了原生水面,还打开海堤,引水入湾,清淤活水,实施陆海环境综合整治,留出大片湿地建设公园,构建人水对话的亲密空间,为市民提供了一处“城市绿肺”。

(两会声音)尹学群代表:探索“钱随人走”制度体系 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

五是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,打造了世界上最安全的铁路系统。国铁集团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推动由防止事故向超前防控风险转变,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全要素全过程管控。建立健全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、“双段长”、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机制,加强铁路安全环境综合治理,为铁路安全运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。加大安全投入力度,深化铁路安全基础建设,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,2012年以来,国家铁路直接用于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累计近万亿元。广泛运用地震预警、防灾减灾等先进技术,加快构建高可靠的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,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,形成机车车载安全防护(6A)、工务检测监测(8M)、供电安全检测监测(6C)、车辆安全监测(5T)、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(PHM)、信号集中监测、通信综合网管等专业综合监测检测体系,建成了自然灾害、异物侵限、地震预警等防灾减灾系统,确保了铁路安全持续稳定。2012年以来,我国铁路安全进入较为稳定的历史时期,没有发生重、特大安全事故和造成旅客死亡的责任行车事故,2023年中国铁路交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75%、79%,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铁路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